精品人妻无码专区中文字幕|国产超碰人人模人人爽人人喊|人妻无码AⅤ中文系列久久免费|国产日韩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企業登錄
當前位置:首頁 > 學生 > 就業政策
新聞詳細頁
天津市關于進一步做好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就業工作的意見
日期:2013-09-06   人氣:17212


天津市關于進一步做好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就業工作的意見

各區縣組織部、公安局、財政局(地稅局)、人力社保局、公務員局、國稅局、人民武裝部,各有關單位:
   
為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做好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就業工作的通知》(國發〔201116號)精神,實施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進一步做好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就業工作,現提出如下意見:
   
一、鼓勵企業吸納高校畢業生就業
   
(一)鼓勵中小企業吸納高校畢業生就業。中小企業是吸納高校畢業生就業的主要渠道,要進一步改善中小企業發展環境,大力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服務業、小型微型企業和創新型科技企業,將落實中小企業扶持政策與做好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結合起來,鼓勵企業積極吸納高校畢業生就業。對招收高校畢業生達到企業員工30%及以上的中小企業,在申報中小企業發展資金和技術改造貼息資金項目時,可優先給予支持。
   
(二)對勞動密集型小企業當年新招收登記失業高校畢業生達到30%以上的,可按規定申請最高不超過200 萬元的小額擔保貸款,并享受財政貼息。
   
(三)企業招用登記失業半年以上以及零就業、單親、低保等困難家庭中的高校畢業生,可按有關規定享受社會保險補貼、崗位補貼等相關扶持政策。
   
(四)發展樓宇經濟,對納入全市重點支持的中心城區商務樓宇,以2010年納稅額度為標準,給予財政資金扶持。對引進高端企業實行稅收優惠,鼓勵吸納就業。
   
(五)高校畢業生到中小企業就業的,在專業技術職稱評定、科研項目經費申請、科研成果或榮譽稱號申報等方面,享受與國有企事業單位同類人員同等待遇。
   
(六)鼓勵高校、科研機構和企業,結合國家產業發展和技術進步的需要開展研究,并按照公開、自愿、雙向選擇的原則,在所承擔的項目實施過程中,聘用優秀高校畢業生作為研究助理或輔助人員參與研究工作。在承擔的民口科技重大專項、“973”計劃、“863”計劃、科技支撐計劃以及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重大重點項目實施過程中,聘用高校畢業生的勞務性費用和有關社會保險費補助可按規定從項目經費中列支。聘用期滿,根據工作需要可以續聘或到其他崗位就業,就業后工齡與參與研究期間的工作時間合并計算,社會保險繳費年限合并計算。
   
二、引導高校畢業生面向城鄉基層就業
   
(七)鼓勵和引導高校畢業生到城鄉基層特別是城市社區和農村教育、醫療衛生、文化、科技等基層崗位工作。對符合條件的高校畢業生,按有關規定給予社會保險補貼和公益性崗位補貼。
   
(八)實施高校畢業生到基層服務項目。每年定期組織實施選聘高校畢業生到村任職工作、高校畢業生三支一扶計劃、大學生志愿服務西部計劃,引導高校畢業生到基層服務。我市對參加到村任職和三支一扶計劃的高校畢業生發放工作、生活補貼,并為其辦理社會保險和住房公積金。
   
每年專門安排部分公務員招錄職位,定向招錄服務期滿、考核合格的大學生村官,服務期滿、考核合格的三支一扶天津生源大學生和西部計劃志愿者天津選派的大學生。區縣和鄉鎮各類事業單位有職位空缺需補充人員的,要拿出一定的空缺職位專門面向服務期滿、考核合格的基層服務項目高校畢業生定向招聘。
   
服務期滿、考核合格的基層服務項目高校畢業生,3 年內報考本市高校研究生的,初試總分加10 分,同等條件下優先錄取。參加基層服務項目的服務年限計算工齡和社會保險繳費年限。
   
(九)繼續做好選調生工作。選調全國重點高校中政治素質好,有志于從事黨政工作并有發展潛力的優秀畢業生,重點選調本科生、研究生中的共產黨員、優秀學生干部和三好學生到基層培養鍛煉。
   
(十)鼓勵畢業生入伍服役,高校畢業生應征入伍服兵役,除享有優先報名應征、優先體檢政審、優先審批定兵外,還享受優先選拔使用、考學升學優惠、補償學費或代償國家助學貸款、就業安置幫扶等優惠政策。
   
三、鼓勵高校畢業生自主創業,穩定靈活就業
   
(十一)持《就業失業登記證》(注明自主創業稅收政策或附著《高校畢業生自主創業證》)的高校畢業生在畢業年度內(指畢業所在自然年,即11日至1231日)從事個體經營(除建筑業、娛樂業以及享受不動產、轉讓土地使用權、廣告業、房屋中介、桑拿、按摩、網吧、氧吧外)的,3年內按每戶每年8000元為限額依次扣減其當年實際應繳納的營業稅、城市維護建設稅、教育費附加和個人所得稅。自201211日至20151231日,對年應納稅所得額低于6萬元(含6萬元)的小型微利企業,其所得減按50%計入應納稅所得額,按20%的稅率繳納企業所得稅。
   
高校畢業生創辦企業從事農林牧漁業、環保節能項目和國家重點扶持的公共基礎設施項目投資經營所得,可以按稅法規定免征、減征企業所得稅。新辦軟件生產企業經認定后,自獲利年度起,第一年和第二年免征企業所得稅,第三年至第五年減半征收企業所得稅。高校畢業生創辦小型微利企業,符合條件的,企業所得稅減按20%的稅率征收。高校畢業生創辦的國家重點扶持的高新技術企業,按規定取得認定機構頒發的高新技術企業資格證書后,按15%的稅率征收企業所得稅。高校畢業生自主創業企業從事技術轉讓、技術開發等業務和與之相關的技術咨詢、技術服務業務取得的收入免征營業稅。
   
(十二)鼓勵高校畢業生自主創業和自謀職業,畢業2年以內的普通高校畢業生,凡從事個體經營(除建筑業、娛樂業以及享受不動產、轉讓土地使用權、廣告業、房屋中介、桑拿、按摩、網吧、氧吧等)的,自其在工商部門首次注冊登記之日起3年內免收管理類、登記類、證照類等有關行政事業性收費。免交的收費項目按照《財政部國家發展改革委關于對從事個體經營的有關人員實行收費優惠政策的通知》(財綜[2008]47號)規定執行。允許高校畢業生租用、使用高校范圍內的相應場地作為經營場所進行注冊登記。對在校生自主創業的,2年內保留學籍,2年內免收勞動人事代理費,并給予不超過3年的社會保險補貼;其繳納養老保險的年限,在評定專業技術職務時可計算為工作年限,被黨政機關、事業單位錄用或聘用后,其養老保險繳費年限計算為工齡。創辦企業首次出資額允許為零。
   
(十三)高校畢業生創業貸款額度5萬元,還款期限3年;從事微利項目的,可享受不超過10萬元貸款額度的財政貼息扶持;對還款及時、信譽度高、企業成長性好的,給予每年10萬元的循環貸款支持。對合伙經營和組織起來就業的,可根據實際需要適當提高貸款額度。
   
(十四)建立市級創業項目庫項目,定期在平面媒體、網站向社會推介創業項目,每個高校畢業生可通過參加創業項目專題推介會等方式,免費選擇3個創業項目,并由管理、財務等方面創業服務專家免費進行評審和論證。對選擇我市創業項目庫的優秀創業項目開展創業的高校畢業生,提供最高不超過20 萬元的全額貼息貸款。
   
(十五)凡由市人力社保部門負責具體實施的創業類展會,預留20%的展位,經審核,符合參展條件的高校畢業生,可免費參展。參加其他各類國內外會展,經企業納稅地政府部門認可后,按展位費的50%給予補貼,單家企業每年最高補貼不超過3萬元,連續補貼最多不超過3年。
   
(十六)鼓勵和扶持高校畢業生網上創業。高校畢業生創辦網店,經工商注冊登記的,可享受小額擔保貸款、自主創業補助、社會保險費補貼、一次性創業獎勵等獎勵扶持政策。未進行工商注冊登記的,在網上交易平臺通過實名注冊認證,從事電子商務(網店)經營,穩定經營三個月以上且月營業額超過全市月最低工資標準的,也可認定為網上創業,享受相關扶持政策。
   
(十七)為促進高校畢業生自謀職業、自主創業和帶動其他人員就業,培訓機構采用國家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推薦的各類創業培訓項目的,可以享受培訓補貼。
   
創業意識培訓。完成相應課時,經考核取得結業證書達到80%以上,按參加培訓人員給予每人300元的補貼。
   
創業能力培訓(包括創辦和改善你的企業、模擬公司創業實訓等國家人社部推薦的培訓技術)。經考核取得結業證書達到80%以上,按參加培訓人員給予每人300元的補貼;完成創業計劃,并經專家審核通過取得合格證書的達到80%以上,按參加培訓人員給予每人500元的補貼。
   
改善和擴大企業培訓。取得合格證書的達到80%以上,按照參加培訓人數給予每人2000元的補貼。
   
參加創業能力培訓的,按照參加培訓人數給予每人300元的培訓后續服務補貼;參加改善和擴大企業培訓的,按照參加培訓人數給予每人500元的培訓后續服務補貼;培訓半年內創業成功率達到50%的,按照培訓人數給予每人700元的補貼;未達到50%,按照實際創業成功人數給予每人700元的補貼。
   
(十八)對有創業意愿和能力的畢業學年在校生和未就業的高校畢業生到實訓基地進行36個月的創業實訓,比照高校畢業生見習基地補貼標準,給予最低工資60%的實訓補貼和城鄉居民醫療保險補貼。
   
對愿意承擔市人力社保行政部門分配的公益性項目的公共就業服務機構配置必要的設施、設備,市就業專項資金按照購置費用的30%給予補貼。綜合考評設備使用能效,一年后能提供相應培訓設備與就業效果掛鉤憑證的,再給予購置費用30%的補貼。單臺套設備補貼不超過50萬元。
   
凡引進實訓、測評等軟件系統的,依據其促進就業的效果,給予軟件開發(引進)費用全額補貼、硬件設備購置費用50%補貼,總額不超過50萬元。
   
(十九)進一步推行師帶徒計劃,從民營企業中篩選優秀企業家作為導師,壯大創業導師隊伍。通過企業家傳、幫、帶方式,使高校畢業生了解創業經驗,學習管理方法,掌握專業技術,提高創業成功率。企業家與畢業生通過自愿選擇,與1名高校畢業生或1個高校畢業生創業團隊簽訂不超過1年的導師帶徒授業協議,給予企業家2000 元的綜合性補貼;每指導1 名高校畢業生注冊開業且穩定經營1 年以上,給予企業家8000元的績效獎勵;在此期間企業按月為畢業生提供一定的生活費,政府給予一定補貼。
   
(二十)鼓勵各區縣、高校和其他社會組織建設高校畢業生創業園。可以認定為高校畢業生創業孵化基地,為基地內高校畢業生創業企業提供培訓和指導,落實扶持政策,努力提高創業成功率,延長企業存活率。
   
新辦的高校畢業生自主創業企業入駐創業園的,或在創業園外租賃房屋用于創業的,由市就業資金給予房租補貼,補貼標準:按照每人6平方米經營面積計算,第一年補貼1/平方米/天、第二年補貼0.5/平方米/天(實際租用面積超過60平方米的,按60平方米計算)。
   
(二十一)各高校要廣泛開展創業教育,積極開發創新創業類課程,完善創業教育課程體系,將創業教育課程納入學分管理。
   
四、支持高校畢業生參加就業見習和技能培訓
   
(二十二)認定一批社會責任感強、經營管理規范、具備一定規模的用人單位作為高校畢業生見習基地,鼓勵高校畢業生參加見習,通過見習提高職業技能和就業能力。見習期限312個月,見習期間企業可不與見習人員簽訂勞動合同,政府按照每人每月我市最低工資60%的標準給予見習人員生活費補貼,并給予城鄉居民醫療保險補貼。
   
見習單位應加強見習場所的安全管理,并為參加見習的高校畢業生購買人身意外傷害保險。見習單位支出的見習補貼相關費用,不計入社會保險繳費基數,但符合稅收法律法規規定的,可以在計算企業所得稅應納稅所得額時扣除。
   
(二十三)對普通高校畢業學年的學生,參加職業技能培訓并取得中級工以上職業資格的,按培訓成本給予50%的培訓費補貼和50%的鑒定費補貼。取得技師以上職業資格的,按培訓成本給予100%的培訓費補貼和鑒定費補貼。
   
對企業新招收畢業年度高校畢業生,與企業簽訂6個月以上期限勞動合同,在勞動合同簽訂之日起6個月內由企業依托所屬職業培訓機構或政府認定的職業培訓機構開展崗前就業技能培訓的,根據培訓后繼續履行勞動合同情況,按規定給予企業職業培訓補貼。
   
五、大力加強就業服務和就業援助
   
(二十四)加強就業指導和服務。各高校要全面開展職業發展指導和就業創業教育,將就業指導課程納入教學計劃,建立貫穿于整個大學教育期間的職業發展和就業指導課程體系,幫助高校畢業生樹立正確的成才和就業觀念。
   
(二十五)各級公共就業服務機構采取網絡招聘、專場招聘、供求洽談會和用人單位進校園等多種方式,大力開展面向高校畢業生的就業服務系列活動,并根據活動實際情況給予經費補貼。實施“1123服務,對畢業學年的在校生每人發放1張就業服務卡,享受1次職業技能培訓鑒定補貼,免費提供2次職業指導和3次職業介紹。開展就業專項服務活動。明確每年2月舉辦就業援助月活動,將零就業、單親等困難家庭中的未就業高校畢業生作為重點援助對象,實施崗位援助、技能援助,托底安置;5月開展高校畢業生就業服務月和民營企業招聘周活動,組織企業深入校園,開展專場招聘,開辟校企對接綠色通道;9月開展高校畢業生創業服務月活動。每年開展十百千萬系列活動,搭建就業服務平臺,兌現補貼政策。
   
(二十六)各級公共就業人才服務機構要按照就業促進法的規定,為已就業高校畢業生免費辦理就業登記,并按規定提供人事、勞動保障代理服務。將未就業高校畢業生納入戶籍所在地失業人員統一管理,落實相關就業扶持政策。各級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教育部門和各高校要加強合作,進一步完善以實名制為基礎的高校畢業生就業統計制度,做好高校畢業生畢業前后的信息銜接和服務接續。
   
(二十七)將就業困難的高校畢業生納入就業援助體系,建立專門臺賬,實施一對一職業指導和重點幫扶。對企業招收就業困難高校畢業生并與其簽訂1年以上勞動合同的,給予企業每人每月200元崗位補貼,期限1年,同時,服務型企業招用就業困難對象按照合同期限給予不超過三年的養老、失業、醫療保險補貼;非服務型企業招用困難對象并與其簽訂1年以上勞動合同的,給予1年的養老、失業、醫療保險補貼。各高校可根據困難家庭畢業生的實際情況,給予適當的求職補貼。
   
(二十八)按照規定,與本市企事業單位簽訂勞動合同的外地普通高校本科畢業生準予在用人單位登記集體戶口;用人單位不具備登記集體戶口條件的,可在公共服務機構落戶。
   
(二十九)各區縣、各部門要按照就業促進法、勞動合同法、公務員法等的要求,進一步深化高校畢業生就業制度改革,簡化高校畢業生就業程序。對到各類用人單位就業的高校畢業生,其職稱評定、工資待遇、社會保險辦理、工齡確定等要嚴格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執行。高校畢業生從企業、社會團體到機關事業單位就業的,其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繳費年限合并計算為工齡。
   
六、保障高校畢業生合法權益
   
(三十)要加大對各類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在勞動用工、繳納社會保險費等方面的勞動監察力度,切實維護高校畢業生的合法權益。
   
(三十一)要進一步加強人力資源市場管理,大力開展人力資源市場清理整頓工作,嚴厲打擊非法職業中介和招聘過程中的各類欺詐行為。
   
(三十二)要認真執行殘疾人就業條例的有關規定,保障殘疾人高校畢業生的就業權益。要切實落實取消就業體檢中乙肝檢測項目的有關規定,防止各類就業歧視,維護高校畢業生公平就業權利。
   
(三十三)各區縣、各有關部門要按照本意見精神,進一步加強對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的領導,強化目標責任,把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情況列入考核內容,切實抓好貫徹落實。要加大對就業政策措施和先進典型的宣傳力度,引導高校畢業生轉變就業觀念,營造良好的就業環境。

                                市委組織部      市教委     市公安局

市財政局   市地稅局    市人力社保局

市國稅局      市征兵辦   市公務員局

二O一二年四月十一日

分享到:
主站蜘蛛池模板: 得荣县| 开鲁县| 杭州市| 屏山县| 屏南县| 米易县| 新河县| 上犹县| 水城县| 德庆县| 高唐县| 徐州市| 泗洪县| 当涂县| 锡林郭勒盟| 镇平县| 望江县| 平乡县| 三台县| 安陆市| 贵港市| 平罗县| 巴彦县| 闻喜县| 西吉县| 四川省| 南溪县| 琼海市| 乐业县| 韶关市| 从江县| 黄大仙区| 长兴县| 萝北县| 城固县| 北安市| 汉中市| 富锦市| 勃利县| 平山县| 广汉市|